English

马克思如何看待传统

从《共产党宣言》的一段译文看
2000-10-24 来源:光明日报 俞吾金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

《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的德文词ueberlieferten这一由过去分词转化而成的形容词出现了两次。这两个词的翻译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本意是极为关键的。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卫·麦克莱伦主编的《卡尔·马克思选集》把它译为英文traditional,即“传统的”。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文的译法和英文是一致的,把这个词译为“传统的”。这样的译文是不妥当的,应当译为其基本含义“流传下来的”,而不应当译为其引申含义“传统的”。把马克思这段话中的ueberlieferten译为“流传下来的”,还是译为“传统的”,决不仅仅是一个翻译上的技巧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和传统关系的重大的理论问题。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十分重要的论述,其德文原文如下:

DiekommunistischeRevolutionistdasradikalsteBrechenmitdenueberliefertenEigentumsverhaeltnissen;keinWunder,dassinihremEntwicklungsgangeamradikalstenmitdenueberliefertenIdeengebrochenwird.

在这段话中,引人注目的是,ueberlieferten这一由过去分词转化而成的形容词出现了两次。显然,这两个词的翻译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本意是极为关键的。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卫·麦克莱伦主编的《卡尔·马克思选集》把这段话译成英文:

TheCommunistrevolutionisthemostradicalrupturewithtraditionalpropertyrelations;nowonderthatitsdevelopmentinvolvesthemostradicalrupturewithtraditionalideas.

在这段译文中,ueberliefterten被译为traditional,即“传统的”。《卡尔·马克思选集》的第一版出版于1977年,第二版出版于2000年。这一译法透显出英国人在理解马克思思想时的独特的视角。我们这里姑且先不做评论,再来看看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是如何翻译这段话的: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显然,中文的译法和英文是一致的,都把ueberliefertern这个词译为“传统的”。

我们认为,这样的译文是不妥当的。在德文中,ueberliefertern这个分词化的形容词来自动词ueberliefern,而ueberliefern的基本含义是“递交”、“使流传”,与它相应的名词Ueberlieferung的基本含义是“递交”、“流传”、“传说”;其引申义才解释为“传统”;同样地,ueberlieferten的基本含义是“流传(下来)的”、“传递(下来)的”,其引申义才解释为“传统的”。所以,在这段话的翻译中,不用ueberlieferten这个词的基本含义,而用其引申含义显然是不妥的。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的译文倒是按照ueberlieferten的基本含义译出来的: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各种观念。

这里把ueberlieferten译为“过去传下来的”是切合其基本含义的,但“过去传下来的”这一表达方式稍嫌冗长,不如改为“流传下来的”。综合上面各种译法,我们主张把马克思的这段话译为: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流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流传下来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现在,我们进一步从学理上来考察,为什么ueberlieferten这个分词化的形容词应当译为其基本含义“流传下来的”,而不应当译为其引申含义“传统的”。

首先,马克思是在驳斥流传下来的、对共产主义的各种非难时写下这段话的。如果说,这段话中的前一个ueberlieferten在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之间存在的差别还不算太大的话,那么,后一个ueberlieferten的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之间就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也就是说,马克思这里并不是泛指“传统的观念”,而是专指那些流传下来的、非难共产主义的各种观念。所以,紧接着那段话,马克思写道:

DochlassenwirdieEinwuerfederBourgeoisiegegendenKommunismus。

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把这段话译为:

“不过,我们还是把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撇开吧。”

所以,马克思这里提到的后一个“决裂”,并不是泛指同传统观念的决裂,而是专指同流传下来的、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的决裂。

其次,马克思本人在用语上也把严格意义上的“传统”(Tradition)概念与“流传下来的观念”(ueberliefertenIdeen)区别开来。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马克思这样写道:“所有已死先辈的传统(Tradition)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在另一处,马克思又指出:“通过传统(Tradition)和教育接受了这些思想方式和人生观的单个人,会以为它们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这两段话表明,人们生活在传统之中,可以对传统获得批判性的认识,但却不可能与传统进行彻底的决裂或完全从传统中摆脱出来;即使是传统的观念,人们要与之实行彻底的、完全的决裂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通常把通过教育接受下来的传统观念理解为自己的观念,而普通人要否定和超越自己的观念是异常困难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每一代人都可能对传统观念加以全面抛弃的话,那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类文化史!然而,在马克思看来,与流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和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进行决裂,却是可能的。所以,人们在翻译《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时,应当尊重马克思本人的用语习惯。

再次,如果《共产党宣言》这段话中的ueberlieferten被译为“传统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被曲解为“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文化虚无主义了。事实上,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一下马克思思想,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念在东方国家的传播史的话,就会发现,“两个决裂”,尤其是后一个决裂,即“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总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强化,从而把马克思对传统和传统观念的态度改变为全盘反传统的文化虚无主义态度。而这种被曲解的马克思思想又倒过来强化了东方国家的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倾向。原苏联的所谓“无产阶级文化派”、我国社会中的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尤其是“文革”中出现的各种“左”的口号,一方面曲解了马克思的“两个决裂”的思想;另一方面又用曲解了的马克思思想倒过来曲解现实生活,从而给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把ueberlieferten译为“过去传下来的”,这是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所采纳的译法,这一卷出版于1958年;而把ueberlieferten译为“传统的”,则是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所采纳的译法,而这一卷却是在1972年出版的。众所周知,1972年正处在“文革”之中,所以这种译法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文革”中泛滥的文化虚无主义的特征。因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虽然把马克思的这段话译得比较简洁,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把马克思的思想曲解了。

由此看来,把马克思这段话中的ueberlieferten译为“流传下来的”,还是译为“传统的”,决不仅仅是一个翻译上的技巧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和传统关系的重大的理论问题。

为了消除这种对马克思思想的曲解,我们有必要来考察一下马克思本人是如何对待传统和传统观念的。无数事实表明,马克思虽然继承了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传统,主张对以前的和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进行批判性的考察,但马克思从不对传统和传统观念取轻易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态度。

比如,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曾对费尔巴哈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这样写道:“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的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只有他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真正的发现,总之他真正克服了旧哲学。”后来,当马克思认识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时,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中对他的思想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批判。又如,在19世纪四十年代,当黑格尔的辩证法十分流行时,马克思对其辩证法的神秘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但在六七十年代,当德国理论界把黑格尔当作一条“死狗”来对待时,马克思立即写道:“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事实上,无论是《博士论文》的写作,还是《哲学的贫困》的撰写;无论是对国民经济学著作的解读,还是对人类学著作的评论,马克思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的观念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尤其是《资本论》的写作,前后花了40多年心血,研读了1000多种相关的著作,充分表明马克思是人类整个文化传统的自觉的继承者和批判者。列宁在批判所谓“无产阶级文化派”时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正是列宁,准确地理解了马克思思想与传统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坚决反对把马克思曲解为一个全盘反传统的文化虚无主义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